“我自愿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责任,恪尽职守不畏惧,冲锋在前不退缩!”
当危险逼近,人人谈“疫”色变之时,有这样一群河大青年,他们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假期中主动参与所在社区(村)的疫情防控工作,自发组织参加防“疫”志愿活动,让青春在战“疫”一线闪光,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01援助战“疫”:张家昊等志愿者成立青年支援武汉小组
每天夜里两三点睡,第二天8点起床处理工作,这是软件学院2019级网络工程4班团支部的团员张家昊这十天的作息。在这十天里,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以募集捐款、筹集物资、援助疫情为目的的组织,在张家昊的努力下悄然成立、茁壮生长,被称为“青年学生支援武汉小组”。虽然是临时发起,但这个小组的分工却十分严密完备,将31个成员成员分为策划、外联、财务、宣传、货源、监督六个组,严格把控捐助的每一环节。
在张家昊的带领下,截至2月4日,我校所有支援武汉的志愿者运营小组共接受捐赠39913.91元。其中36700元购买了防护面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等一线刚需的医用耗材,并以河南大学志愿者的名义分别捐往湖北省利川人民医院、鹤壁市妇幼保健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余的3213.91元全部以资金形式捐入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与此同时,该小组还积极联络支援捐赠相关物资的社会界人士,帮助他们直接将物资寄往相关医院,在日本、韩国等各国留学生群里也均有人响应。
被问及成立“青年支援武汉小组”的原因时,张家昊答得很简单:“大年初一刷微博时,看到多地的物资告急,觉得要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联系了几个同学,就开工了。”十天,或许不长,但若坚持奋斗,亦可汇聚力量;一个大学生,或许力量微薄,但若集结志同之友,亦可带来希望!
02服务战“疫”:杨蔚等志愿者护社区村落安康
疫情爆发后,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杨蔚发现,家人的防护意识普遍低下。推己及人,其他人家的长辈会不会也是这样?作为一名党员,杨蔚明白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看到其他同志的请战书后,她触动很大,决定通过入户宣传,材料登记来增加居民对疫情的了解、提高重视程度,强化防护意识。
在杨蔚看来,志愿服务中最大的困难是信息的登记核实。信息需要挨家挨户地登记,这种工作本来就耗时巨大,加上有些人拒绝配合,他们很少关注手机信息,导致行动难以追踪。对于不配合的人,杨蔚通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解释,让他们关注实时新闻,了解疫情,并现场示范口罩佩戴、建立信息统一管理平台,确保一户至少1-2人能通过网络联系并监测。
除杨蔚外,我校还有数十名志愿者在一线保障社区安全:如法学院的武文哲、环境与规划学院的寇敬雯与李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申宇晗与王乐堃等志愿者坚守在小区执勤点,负责登记往来居民信息,测量居民体温,限制居民外出,维持社区秩序;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张婷玉在母亲的帮助和影响下主动报名指导并核对社区居民填写线上健康登记表。我校还有一些志愿者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如经济学院学生樊子琛、濮阳工学院学生龚燕晓、淮河医院学生郑亚红等人,尽管目前还没有收到任务分配,但他们表示自己随时准备在一线战“疫”。疫情当前,我校志愿者们用担当守护居民的安全,用热情驱散大家的恐惧。
03守护心安:寇洁健等志愿者用心理援助降低居民恐惧
河南省毗邻湖北,是武汉外流人口涌入的第一外省,疫情形势严峻,加上现在实时消息传播很快,很多本就对疫情具体情况一知半解的群众被真假混杂的消息围绕着,更加人心惶惶。
为了减少群众的恐慌,稳定人心,我校多名青年学生如软件学院李渊博、欧亚国际学院魏征、药学院寇洁健等无法前往一线的志愿者们,承担起了线上的心理援助与疏导的工作。药学院学生寇洁健,在上大学期间修过一些心理学课程,可以在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可以提供更专业的辅助。面对害怕惊慌的求助者,她从病毒传播角度给以详细解释,并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导,让求助者获得抚慰。软件学院李渊博则写了诗歌和文章,用于网上的疫情宣传。
虽然因专业知识不够等原因,给一些无法前去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带来了一些困境和遗憾,但付出就是有意义的,这些活动在抗“疫”后方的志愿者亦给需要的人带来了安慰与温暖,筑起了坚实的后盾。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团体、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等志愿者群体回信,充分肯定志愿者在祖国建设各个领域作出的贡献,并给予亲切勉励。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者团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应积极利用专业知识提供优质志愿服务,为我国志愿者事业凝聚更多青春力量,为祖国散发更多光芒!
疫情面前,志愿者不惧危险,好像成了“摆渡人”,他们是目前城市里跑得最勤的人之一,是暴露和接触陌生人最多的人之一。他们把“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承诺铭记在心,我们坚信:青春必将在战“疫”中闪光!“希望四月武汉樱花烂漫时,它能像往年一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的人”。